节气百问 |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盘、春饼?

节气百问 |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盘、春饼?

据传,“春盘”源自汉魏的“五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风土记》中记载:“元旦.以葱、蒜、韭、蓼 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荆楚岁时记》注曰:“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由此可知,吃“五辛盘”一方面取“辛”与“新”谐音,象征着万象更新,另一方面还含有调节气血、发散邪气的作用。提到“五辛”,我总有些气短,因为自己几乎不食葱姜蒜,尤其是作为一个生在齐鲁大地的人,每当与人同餐,总会被人取笑。可是,我依然改变不了这样的习惯。据说,川地的人们日常靠着辣椒抵御湿气,不知道我这些饮食上的“坏”习惯会不会让自己身体内的某些因子猖狂,加之我这走南闯北的习气,味道上的挑拣总不是件好事,恐怕我也只能望“五辛盘”兴叹了。

唐宋以来,立春日亦食“春盘”。宋诗有“青蒿黄韭簇春盘”“喜见春盘得蓼芽”“蓼芽蒿笋荐春盘”等说法,可见“春盘”仍是以蓼芽、蒿、笋、韭等蔬菜为主。大约那时农人们还没能掌握暖棚技术,所以度过没有新鲜蔬菜的寒冬之后,人们对于刚刚生长出来的青菜尤其热爱。因此,春盘不仅供自家享用,也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算是交际礼俗的一个方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杜甫《立春》

春盘中几乎都是些绿色蔬菜,这与春天的气息十分相称,做起来基本是以凉拌为主,也不是 特别烦琐,人们用它互相赠送,最明显的含义大概就是彼此告知一下:我们喜爱的春天来了,不要继续猫冬了!这是我的猜想,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几乎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对于这些“青丝”已经不再珍爱,更不要提再送给人家当作礼物了。

馈春盘

其实,唐宋时还有一种“春盘”,是用绫罗假花或金鸡玉燕插在盘中做成的陈设品,表达对春天的期望。

多事佳人,假盘盂而作地,疏绮绣以为春。丛林具秀,百卉争新。一本一根,叶陶甄之妙致;片花片叶,得造化之穷神。日惟上春,时物将革。柳依门而半绿,草连河而欲碧。室有慈孝,堂居斑白。命闻可续,年知暗惜。研秘思于金闺,同献寿乎瑶席。昭然斯义,哿矣而明。春是敷荣之节,盘同馈荐之名。始日春兮,受春有未衰之意;终为盘也,进盘则奉养之诚。傥观表以见中,庶无言而见情。懿夫繁而不挠,类天地之无巧。杂且莫同,何才智之多工?

——摘自[唐] 欧阳詹《春盘赋》

你看,这个“春盘”多么曼妙!人们用罗帛剪制出各种生动鲜艳的花卉,缀接到假花枝上并插于盘中,制造出满盘春色。然而,这样的春盘是官宦人家对春天喜爱之情的诗意表达,离柴米油盐的生活有点儿遥远。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宫内会在立春这一天制作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不仅有各种新蔬,而且点缀有贵重的工艺品,并分赐给皇亲重臣。如此奢侈的春盘,作用多是渲染节日的气氛,并不是我们寻常人家所追求的。如果真的想要精致- -些,不妨寻几枝鲜花插于瓶中,也算是让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一些。当然,我自己倒不是会以这种方式迎接春天的人。在我的概念里,或者说理想里,我更希望各种各样的枝条活在它们自然生长的世界里,去经历四季的荣枯。如果我想看,便去它们生长的地方寻,看它们在自然里肆意舒展的样子。

民间的春盘依然多是以食用为主,人们也将享用春菜的过程称为“咬春”或“尝春”。咬春就是吃一些新鲜的野味,感受春天的气息,除了各种蔬菜汇集的“春盘”,还有“春饼”。春饼又叫荷叶饼,是一种烫面薄饼,主要用来卷菜吃,旧时也是“春盘”的一部分,宋代《岁时广记》引唐代《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

春饼

后来,元代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中也开始流行立春日食春盘的习俗:

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

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

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

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

——[元]耶律楚材《是日驿中作穷春盘》

春天来了,为了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不妨再如旧时一样亲自准备上一个春盘。立春这天,选一个适当大小的竹篮,起个清早到附近的便民市场挑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比如菠菜、荠菜、韭菜等,摆放在竹篮里。如果愿意,再准备一张便签,写上几句吉祥的话,无论是放在自己家里还是拎着送给亲朋,都是一个新鲜的物件。与已经发展成为艺术的插花相比,春盘虽然并不那么雅致,却散发着温暖的烟火气。

如果实在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不需要汇聚这么多新鲜蔬菜来证明春天的到来,还有一种简单的吃食可供选择——萝卜。清《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日咬春。”除了春饼,萝卜也是“咬春”的食物,生吃起来十分的爽口。所以,你的竹篮里可供选择的还有萝卜。

饮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些是习惯,有些是习俗,有时候习惯会变成习俗,有时候习俗会变成习惯。于我而言,吃萝卜属于后者。起初,我对萝卜并没有特殊的感受,某一年立春,奶奶拿出一块脆萝卜,告诉我,咬一口春天就来了。大概是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又很相信大人的话的缘故,我居然真的从一块萝卜里尝到了春暖花开的味道,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奶奶将这神奇分享给了我,我也希望将它分享给更多能够或者说愿意从咬一口萝卜感受春天的人。

注:本文选自郑艳著《四季风尚·春》,山东:泰山出版社,2020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郑艳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林 加

【岁时节日】栏目责编:滕洁洁

图文编辑:滕洁洁

我们是一个 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